课堂上,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:
孩子东张西望,注意力不集中 老师讲话孩子听不进去,不能按老师的思路走 孩子对课堂没有兴趣,想要离开教室 孩子表现出烦躁、无聊等情绪 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,孩子不再热爱学习,归结一点就是:孩子的学习兴趣已经减退或者是消失殆尽,那什么是学习兴趣,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,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学习和反思,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课堂。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。激发起孩子的兴趣,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,学得轻松而有成效。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,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孩子, 充分调动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,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。教师应该怎样去激发孩子的兴趣呢? 一、合理的设置教学流程 6F课程的各个环节的设置是有其科学性在里面,背数之后孩子会产生劳累感,进行视运动或者听运动可以让孩子放松下来,在不同的游戏中提高课堂效率。听运动和视运动要分两节课进行,这样才能保证每节课都能松弛有度。 二、创设各种情境,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每节课,教师最好提前设置一个情境,可以利用分队或分组的形式进行比赛游戏,实践表明,比赛可以充分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将整堂课贯穿在一起,同时可以利用比赛分数随时调整孩子的状态,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,所以情境教学必不可少。这就需要老师提前设定好比赛规则,在一节课的开始就用简单的话语将孩子带入到游戏情景中,例如设定摘草莓比赛、进步梯比赛、植物大战僵尸比赛、喜羊羊大战灰太狼比赛、串糖葫芦比赛等,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来上课,同样的比赛模式,长时间应用的话孩子也会产生疲惫感,所以适当的改变比赛情景是很有必要的。 设定好游戏情景,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从开始到结束都参与其中,这需要老师有对课堂的全面把控能力。 第一、老师要对整堂课充满热情,用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当中去,同样的一句话,老师们可以尝试一下:“智慧队的小朋友,你们有没有信心取得今天的冠军?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,会取得不同的效果,当老师仿佛也身临其境,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时,孩子们的积极性会立刻被激发出来,快速的进入到情景中去。同时教师尽可能的多利用抑扬顿挫、语调丰富、风趣幽默、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来组织课堂教学,可以用神秘的语调告诉孩子“今天,老师给小朋友说一个小秘密,小朋友想不想知道?”
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 ,夸张的动作会将孩子的注意力立刻吸引到老师身上,所以,课堂上适当的“手舞足蹈”会让孩子更加热爱课堂,热爱老师。 第二、要保持比赛分数的协调性,不能让一队的分数远远超过另一队,最好让两队的分数能形成你追我赶的情况。给每一队加完分之后可以喊一句庆祝的口号,例如“耶”。同时要利用好神墨的积分卡和贴画,不断的激发孩子竞争进取的情绪。 三、 在动静结合中,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, 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孩子因为端坐时间较长, 感觉不太舒服, 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。这时候,老师可以让孩子快速的调整坐姿,老师带领小朋友玩一个好玩的游戏,“小朋友想不想玩?”。游戏需要提前准备,例如你演我猜、点数、谁是卧底等小游戏,不仅让小朋友得到了放松,还能让孩子在娱乐中得到锻炼。 四、 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,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孩子; 孩子回答问题, 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。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, 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, 也不能不加理睬,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孩子,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,再予以肯定。同时及时给以表扬:“表扬**小朋友回答问题非常积极,同时善于思考。” 五、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 儿童阶段,孩子很难形成自己内在的学习动力,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出于对任课老师的喜欢。所以老师要以身作则,要有为人师表的思想觉悟。老师是最好的榜样,要求孩子坐姿标准,老师就要自身做到站有站姿,坐有坐姿。从自身要求出发。着装要求整洁大方,像赴一场约会一样对待每一堂课,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孩子的面前。同时要备好每一堂课,将上课变成一门艺术,设置好每一个环节,丰富自己的课堂组织语言,调查显示,孩子喜欢学识渊博的老师,喜欢幽默的老师,每一位老师都要准备好几个好玩的课堂小游戏,会几个小谜语,这样才能可以随时“取悦”孩子,同时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,多听课,多总结,让自己在每一节课上都得到提升。 六、充分利用好下课十分钟 课间时间可以跟孩子多交流,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,每天谁接送孩子,课堂上孩子有表现异常的情况课下也可以跟孩子了解,这样才能拉近师生距离,让孩子喜欢上老师。另一方面,教室里都有配备的玩具,课下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积木、魔方等,让孩子爱上老师。 总之,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老师的积极引导。身为一名教师,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,爱上你所教的课程,这是一种技术,也是一种能力,更是一个需要我们老师不断探索和总结的课题。
|